卓尔高考网

哈尔滨景点中的故事(哈尔滨鲜为人知的故事)

1. 哈尔滨鲜为人知的故事

讲哈尔滨江湖故事的,是孟晓初。

InFO。JszhuoeR。COM

在孟晓初的《哈尔滨江湖往事》《大山东子袁可夫》就是讲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哈尔滨的乔四、小克、双拐,李正光、小飞、盛伟光和黄瘸子、袁可夫这些人在哈尔滨的历程和好勇斗狠的生涯。

在头条上,现在就正在连载《大山东子袁可夫》,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2. 哈尔滨的历史文化故事

1、1932年8月,就是哈尔滨沦陷于日寇铁蹄之年,哈尔滨爆发了开埠以来第一次洪灾,最高水位是119.72米。

当时已投靠日本人、甘做汉奸的原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张景惠,迷信透顶,愚昧致极,连最起码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浅显道理置之于不顾,听信巫师点拨,用供板抬牛、羊、猪三牲之首在埠头区(今道里区)江岸祭祀,祈求洪水回落。绝堤江水从傅家甸(今道外区)一带一拥而入,市区战乱和洪灾使市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2、1957年,松花江上游连降暴雨,爆发百年不遇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30米。当时新中国重要工业基地的哈尔滨壁垒森严、众志成城,在英雄的哈尔滨抗洪大军面前,洪魔被降服。

InFO。JszhuoeR。COM

3、1998年哈尔滨发生150年不遇特大洪水,最高水位120.89米。哈尔滨数万名人民解放军官兵、本地驻军某部官兵,用“钢铁长城,子弟兵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的英雄气概再次谱写一曲威武雄壮的胜利凯歌。

这座塔已成为英雄城市哈尔滨的象征,来哈尔滨的人无不到这座塔下拍照留念。松花江水映衬着这座雄伟的防洪纪念塔,至今已成为东北名城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

3. 哈尔滨的有趣故事

防疫口罩的发明地就在哈尔滨。

1910年从欧州经满州里传到哈尔滨的鼠疫温疫,恶倦了整个哈尔滨,那時侯哈尔滨还叫傅家甸。

一天被染上温疫的人死亡无数。

当時有一个名叫伍连徳的人受命冶理疫情,用口罩防止人们互相传染就是伍连德发明的。

4. 哈尔滨的民间故事

《下雪哈尔滨》融合了高进本人在哈尔滨十几年的经历,诉说着在异乡打拼的不易和淡淡的乡愁。

InFO。JszhuoeR。COM

当被问及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时,高进回答其创作灵感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时间的积累。“我在哈尔滨生活了十年,这是一个最温暖、最柔软的城市。”

他还说过,《下雪哈尔滨》是他送给哈尔滨的一个礼物,他特别希望这首歌能像赵雷的《成都》一样,成为一座城市的象征,“让外地人都知道哈尔滨最美的一面。”

5. 哈尔滨的真实故事

1、上号

历史上的香坊地区,名字称谓颇多,曾有"田家烧锅镇"、"老哈尔滨"(旧哈尔滨)和"上号"之称。

香坊为何称"上号"还有几种传说:一是1932年松花江发大水,道外被淹,群众逃难至香坊,因香坊地势高故称上号,道外称下号;二是中东铁路修建时香坊是堆放建筑材料的地方,因香坊地势高于道里,故称"上号"。

另外,人们还习惯于把香坊东部称东香坊(东号),把香坊西部称西香坊(西号)。上述几种称谓一直延用至今。

2、裤裆街

InFO。JszhuoeR。COM

天一街旧称裤裆街,当属哈尔滨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一条街,便是一段历史,而天一街究竟埋藏着多少兴亡之事,只有你亲手叩一叩这条街历史之门才会知道。

裤裆街,顾名思义,这条街是“人”字形,一些当铺、小店就在“人”字形两撇的交点上。这条街由太古街到裤裆街开始分道,一条通往道外边的渡口,一条通往道里的兆麟公园(原有三五渔棚)、九站(原有哨卡一座),这便是裤裆街的由来。

1933年,因“裤裆”二字不雅,改称天一街。如今,天一街早已从市区地图上消失,但那时候人的创业精神、功绩将会永存。

3、三十六棚

现在人们几乎淡忘了这样一件事:在经纬十二道街到工程街一带,百年前曾有一个让人心寒的名字——三十六棚。三十六棚是老哈尔滨人对铁路车辆厂及其工人住宅区的统称,这里是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遗留下的贫民窟。“三十六棚”,顾名思义就是贫民窟的代称了。

4、桃花巷

在旧社会,哈尔滨市老道外桃花巷,每天晚上都会传出"见客了"的吆喝声,这是妓院的龟奴、老鸨子在"喊堂"(招呼接客)。鼎盛时,哈尔滨曾有烟花女子7000多人,桃花巷等地曾"娼盛"一时,街

5、地包

“地包小市”,老哈尔滨人没有不知道的,这里是哈尔滨最早的集市,也是老哈尔滨最繁华的地方!

旧时,人们管抚顺一带叫做“地包”,却不是因为这里地势高!“地包”是俄语“机车库”的音译,早些年附近大民兴街有座“莫斯科兵营”,周围慢慢也聚集了很多乡民,形成集市后,人们开始把抚顺街和安宁街一带叫做“小地包”,把铁路车辆段大墙外和锁厂一带叫“大地包”。因人而得名。

6. 哈尔滨的历史故事

1、上号

历史上的香坊地区,名字称谓颇多,曾有"田家烧锅镇"、"老哈尔滨"(旧哈尔滨)和"上号"之称。

香坊为何称"上号"还有几种传说:一是1932年松花江发大水,道外被淹,群众逃难至香坊,因香坊地势高故称上号,道外称下号;二是中东铁路修建时香坊是堆放建筑材料的地方,因香坊地势高于道里,故称"上号"。

InFO。JszhuoeR。COM

另外,人们还习惯于把香坊东部称东香坊(东号),把香坊西部称西香坊(西号)。上述几种称谓一直延用至今。

2、裤裆街

天一街旧称裤裆街,当属哈尔滨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一条街,便是一段历史,而天一街究竟埋藏着多少兴亡之事,只有你亲手叩一叩这条街历史之门才会知道。

裤裆街,顾名思义,这条街是“人”字形,一些当铺、小店就在“人”字形两撇的交点上。这条街由太古街到裤裆街开始分道,一条通往道外边的渡口,一条通往道里的兆麟公园(原有三五渔棚)、九站(原有哨卡一座),这便是裤裆街的由来。

1933年,因“裤裆”二字不雅,改称天一街。如今,天一街早已从市区地图上消失,但那时候人的创业精神、功绩将会永存。

3、三十六棚

现在人们几乎淡忘了这样一件事:在经纬十二道街到工程街一带,百年前曾有一个让人心寒的名字——三十六棚。三十六棚是老哈尔滨人对铁路车辆厂及其工人住宅区的统称,这里是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遗留下的贫民窟。“三十六棚”,顾名思义就是贫民窟的代称了。

4、桃花巷

在旧社会,哈尔滨市老道外桃花巷,每天晚上都会传出"见客了"的吆喝声,这是妓院的龟奴、老鸨子在"喊堂"(招呼接客)。鼎盛时,哈尔滨曾有烟花女子7000多人,桃花巷等地曾"娼盛"一时,街因人而得名。

5、地包

“地包小市”,老哈尔滨人没有不知道的,这里是哈尔滨最早的集市,也是老哈尔滨最繁华的地方!

旧时,人们管抚顺一带叫做“地包”,却不是因为这里地势高!“地包”是俄语“机车库”的音译,早些年附近大民兴街有座“莫斯科兵营”,周围慢慢也聚集了很多乡民,形成集市后,人们开始把抚顺街和安宁街一带叫做“小地包”,把铁路车辆段大墙外和锁厂一带叫“大地包”。

7. 关于哈尔滨的故事

老道外,步行街,太阳岛,道里商圈

8. 哈尔滨的名人故事

1.现任哈尔滨科友半导体产业装备与技术研究院董事长 赵丽丽 致力于半导体、光伏与新能源领域的半导体材料制备创新工艺与智能装备技术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产业化 放弃海外优渥的条件 决心归国任教短短两年,她更是白手创业,进军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成为黑龙江省第三代半导体的领军人。

2.现任哈尔滨市松北区船口街道党工委书记的 刘瑶 ,始终能以改革创新思维助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竭尽全力让新区百姓乐享、尊享、智享新区发展改革红利,诠释了新区干部“舍我其谁,用我必达”的使命和担当。

3.深圳(哈尔滨)产业区项目推进组 启动了科创总部和1.53平方公里核心启动区的建设,与深哈两市的发改、工信、科技、招商等部门及哈尔滨新区细化对口合作,不断复制深圳经验,为哈尔滨体制机制创新和经济发展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哈速度”“深哈经验”和“深哈奇迹”。

只知道这三个。

9. 哈尔滨老故事

关于此“蟒仙洞”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洞中曾经一雄一雌两条“松花蟒”。每当历代道士念经布道之际,两蟒皆盘绕于地,仔细聆听,日久那条雄松花蟒得道欲成仙,但需渡香炉山北方的一条大江。于是雄蟒化作一白衣美少年,来到江边乘一小舟欲渡江成仙。然江中独角龙闻讯后,便兴风做浪,弄翻小舟,将雄蟒开膛破肚杀死,江水亦被血水染红。萊垍頭條

人们为纪念这条雄松花蟒,将此江命名为“松花江”。雌蟒得此噩耗整日哭泣,不久,雌蟒也得道成仙,并与同在此洞中修行的道士比试功力,结果两者不分高下,便同在此洞中修行。后来,道士坐瓮仙逝,只余雌蟒仙。解放初期,由于人为原因,洞中道家设施破坏殆尽,雌蟒仙亦离开位洞。頭條萊垍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